《2023年小麥水稻玉米馬鈴薯春夏季科學(xué)施肥指導意見(jiàn)》(全文)

瀏覽量:          時(shí)間:2023-03-19 05:02:31

2023年小麥水稻玉米馬鈴薯春夏季科學(xué)施肥指導意見(jiàn)







農業(yè)農村部種植業(yè)管理司、全國農業(yè)技術(shù)推廣服務(wù)中心 農業(yè)農村部科學(xué)施肥專(zhuān)家指導組







一、小麥

(一)華北平原灌溉冬小麥區

包括山東省和天津市全部,河北省中南部,北京市中南部,河南省中北部,陜西省關(guān)中平原,山西省南部。

1.施肥原則

(1)根據苗情長(cháng)勢和土壤墑情分類(lèi)指導,因地、因苗、因時(shí)追肥。對于弱苗麥田要及時(shí)進(jìn)行水肥調控,提早田間管理、適當增施肥料,促進(jìn)弱苗轉壯。

(2)根據基肥用量、苗情、溫度以及土壤肥力狀況科學(xué)確定追肥用量和時(shí)間;根據土壤墑情和保水、保肥能力,合理確定灌水量和時(shí)間,做到水、肥管理一體化。

(3)分次施用氮肥,適當增加拔節中后期的施用比例,返青拔節期及時(shí)采取促控措施,促進(jìn)弱苗轉化,提高成穗率。后期控制旺長(cháng),預防后期貪青倒伏。

(4)因春季低溫,受到凍害的田塊,在低溫結束后要及早追肥,每畝結合灌水追施尿素7-10公斤或磷酸二銨5公斤,或葉面噴施1%-2%的尿素溶液50-70公斤,促進(jìn)早返青復壯,早生長(cháng)。

(5)可因時(shí)因地,采用無(wú)人機或高稈噴霧機械進(jìn)行葉面追肥,肥藥同施、一噴三防。

2.施肥建議

(1)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小于45萬(wàn),葉色較淡、長(cháng)勢較差的三類(lèi)麥田,春季追肥可分兩次進(jìn)行。第1次在返青期,隨澆水每畝追施尿素6-8公斤;第2次在拔節期,隨澆水每畝追施尿素7-10公斤。及時(shí)進(jìn)行肥水管理,促弱苗升級、促苗情轉化。

(2)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在45-60萬(wàn)之間,群體偏小的二類(lèi)麥田,在小麥起身期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-15公斤。

(3)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在60-80萬(wàn)之間,群體適宜的一類(lèi)麥田,可在拔節期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-13公斤。

(4)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大于80萬(wàn)、葉色濃綠、有旺長(cháng)趨勢的麥田,應在返青期采取中耕鎮壓和化控措施,推遲氮肥施用時(shí)間、減少氮肥用量,控制群體旺長(cháng),預防后期倒伏和貪青晚熟。一般可在拔節后期每畝追施尿素8-10公斤。

(5)對未施基肥或基肥用量偏少的麥田,在返青或拔節期適當追施氮磷鉀復合肥或氮磷鉀復合肥+尿素。

(6)對基肥未施磷肥或缺磷田塊要追施氮磷復合肥,未施或少施鉀肥的,在返青或拔節期追施氮鉀復合肥;沒(méi)有灌溉條件或無(wú)有效降水,可在春季葉面噴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溶液,起到“以肥濟水”的作用。

(7)在小麥灌漿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、硼肥和鋅肥,預防干熱風(fēng)和倒伏,提高灌漿強度,增加粒重。

(8)在缺硫地區,如基肥沒(méi)有施用過(guò)磷酸鈣、硫酸鉀、硫基復合肥等含硫肥料,可在春季追肥時(shí)選擇施用硫酸銨,每畝用量20-25公斤。

(二)華北雨養冬麥區

包括江蘇及安徽兩省淮河以北地區,河南省東南部。

1.施肥原則

(1)根據土壤墑情,在小麥返青前進(jìn)行鎮壓和中耕劃鋤,保住土壤水分,提高地溫,促進(jìn)苗情轉化,提高抗旱能力。

(2)分層多次少量施肥,關(guān)注天氣預報,降雨降雪前后趁墑施肥,施肥后及時(shí)覆土。

(3)弱苗麥田要及時(shí)進(jìn)行水肥調控,促進(jìn)苗情轉化升級。

(4)可因時(shí)因地,采用無(wú)人機或高稈噴霧機械進(jìn)行葉面追肥,肥藥同施、一噴三防。

2.施肥建議

(1)弱苗田塊,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小于45萬(wàn),葉色較淡、長(cháng)勢較差的三類(lèi)麥田,返青到拔節期追肥2次,隨降雨每次每畝追施尿素5-6公斤,及時(shí)進(jìn)行肥水管理,促弱苗升級、促苗情轉化、促分蘗增穗。

(2)年前發(fā)生旺長(cháng),每畝總莖數大于80萬(wàn),小麥群體過(guò)大,養分消耗嚴重、春季麥苗發(fā)黃的田塊,可在返青到拔節期追肥2次,每次每畝追施高氮復合肥10公斤。

(3)小麥生長(cháng)中等,每畝總莖數在45-80萬(wàn),早春降水后,及時(shí)用追肥機械開(kāi)溝條施尿素每畝7-8公斤,如果生育中后期遇降雨每畝可追施尿素3-5公斤。

(4)缺磷田塊每畝施磷酸二銨7-10公斤,缺鉀地塊追施氮鉀復合肥15-20公斤。對未用基肥或基肥用量偏少的麥田,在返青或拔節期追施氮磷鉀復合肥或氮磷鉀復合肥+尿素。

(5)結合“一噴三防”進(jìn)行根外追肥,補充硫、鋅、硼等中微量元素,噴施尿素、磷酸二氫鉀或其他水溶性肥料。

(三)長(cháng)江中下游冬麥區

包括湖北省、湖南省、江西省、浙江省和上海市,河南省南部,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南地區。

1.施肥原則

(1)針對土壤墑情和苗情,在小麥返青前進(jìn)行鎮壓或劃鋤,提墑保墑,防寒防凍,促進(jìn)苗情轉化,增強抗旱御寒能力。

(2)根據土壤肥力、基肥施用、苗情墑情等科學(xué)確定追肥、灌水時(shí)間、次數和數量。

(3)肥水管理與抗旱排澇及病蟲(chóng)草害防治相結合??梢驎r(shí)因地,采用無(wú)人機或高稈噴霧機械進(jìn)行葉面追肥,肥藥同施、一噴三防。

2.施肥建議

(1)密切關(guān)注小麥返青拔節前天氣狀況和苗情,如干旱少雨,應在早春趁天氣回暖、土壤蒸發(fā)量加大時(shí)及早灌水。

(2)產(chǎn)量水平300公斤/畝以下,起身期到拔節期趁雨或結合灌水追施尿素6-8公斤/畝;產(chǎn)量水平300-400公斤/畝,起身期到拔節期趁雨或結合灌水追施尿素8-10公斤/畝;產(chǎn)量水平400-550公斤/畝,起身期到拔節期趁雨或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0-12公斤/畝和硫酸鉀4-6公斤/畝;產(chǎn)量水平550公斤/畝以上,起身期到拔節期趁雨或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3-15公斤/畝和硫酸鉀6-8公斤/畝。

(3)缺乏微量元素的地區,提倡結合“一噴三防”,在小麥拔節期、孕穗期和灌漿期噴施微量元素葉面肥,且在小麥灌漿初期用磷酸二氫鉀150-200克、尿素0.5-1公斤兌水50公斤進(jìn)行葉面噴施。

(四)北部雨養旱作冬麥區

包括河北省北部,北京市北部,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南部,山西省大部,陜西省北部,河南省西部,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,甘肅省東部。

1.施肥原則

(1)應根據土壤墑情和苗情長(cháng)勢,因苗施治、盡早追肥,促弱轉壯、防凍保墑。

(2)弱苗田塊,在土壤解凍前盡早趁雪或頂凌追肥,返青前適墑鎮壓,然后劃鋤,保墑提溫,促進(jìn)弱苗早發(fā)轉壯。壯苗田塊,適墑劃鋤,拔節中后期結合降雨或灌水及時(shí)追肥。

(3)視田間雜草和苗情長(cháng)勢及病蟲(chóng)發(fā)生情況,適時(shí)進(jìn)行化除、化控和農藥防治,促進(jìn)旱地小麥穩產(chǎn)增產(chǎn)。

(4)因早春低溫,受到凍害的田塊,在低溫結束后及早追肥,每畝結合降水或灌水追施尿素5-7公斤或磷酸二銨3-5公斤,或葉面噴施1%-2%的尿素溶液50-70公斤,促進(jìn)早返青復壯,早生長(cháng)。

(5)可因時(shí)因地,采用無(wú)人機或高稈噴霧機械進(jìn)行葉面追肥,肥藥同施、一噴三防。

2.施肥建議

(1)遇到春旱,需及時(shí)采取保水措施,減少早春小麥封行前土壤水分大量損失。在土壤解凍返青前適時(shí)鎮壓劃鋤,破除坷垃、沉實(shí)土壤、保墑提溫。對于澆過(guò)越冬水的旱地,在解凍時(shí)及早劃鋤,破除板結、消除裂縫。小麥封行前可每畝用200-300公斤小麥或玉米秸稈在行間覆蓋,減少土壤水分蒸發(fā)。

(2)土壤肥力偏低、養分投入不足,或播麥偏晚的弱苗田塊,要抓住降雨時(shí)機,適時(shí)早春追肥。弱苗田塊,畝莖蘗數30-45萬(wàn)的,畝追施尿素7-8公斤,磷酸二銨9-10公斤;畝莖蘗數小于30萬(wàn)的,追施尿素6-7公斤,磷酸二銨7-8公斤。壯苗田塊每畝用尿素3-5公斤。尿素可以隨水或趁雪施用,磷酸二銨宜采用施肥機或播種機(耬)施入土壤,以利作物吸收,減少養分損失,提高肥效。

(3)播前墑情好或播種早、施肥量高的冬前旺長(cháng)田塊,以控為主。及早鎮壓劃鋤并采取化控措施,延遲春灌或不灌,春季灌水可根據苗情推遲至拔節中后期,不進(jìn)行追肥。

(五)西北灌溉春麥區

包括內蒙古自治區中部,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,甘肅省中西部,青海省東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。

1.施肥原則

(1)根據氣候條件和常年產(chǎn)量,確定目標產(chǎn)量,結合土壤肥力監測,優(yōu)化氮磷肥投入,合理施用鉀肥,適量補充微肥。

(2)秸稈全量還田,增施有機肥,有機無(wú)機肥料配合,培肥地力,增產(chǎn)提質(zhì)。

(3)氮磷鉀配合、早施底肥、巧施追肥。嚴把基肥施用和播種質(zhì)量關(guān),確保苗齊、苗全、苗壯。適時(shí)追肥,防止小麥前期過(guò)旺倒伏,后期脫肥減產(chǎn)。

(4)追肥與灌溉有機結合。采用水肥一體化或灌水前追肥,孕穗期根外噴施鋅肥和硼肥等微量元素肥料。

(5)可因時(shí)因地,采用無(wú)人機或高稈噴霧機械進(jìn)行葉面追肥,肥藥同施、一噴三防。

2.施肥建議

(1)推薦17-18-10(N-P2O5-K2O)或相近配方,有條件的地方增施農家肥2-3方/畝。

(2)產(chǎn)量水平300公斤/畝以下,基施配方肥25-30公斤/畝,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6-8公斤/畝。

(3)產(chǎn)量水平300-400公斤/畝,基施配方肥30-35公斤/畝,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8-10公斤/畝。

(4)產(chǎn)量水平400-550公斤/畝,基施配方肥35-40公斤/畝,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0-12公斤/畝。

(5)產(chǎn)量水平500-600公斤/畝,基施配方肥40-45公斤/畝,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2-14公斤/畝。

(6)產(chǎn)量水平600公斤/畝以上,基施配方肥45-50公斤/畝,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4-16公斤/畝。

二、水稻

(一)東北寒地單季稻區

包括黑龍江省全部及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部分縣(區、旗、場(chǎng))。

1.施肥原則

(1)根據測土結果,適當減少氮磷肥用量,優(yōu)化鉀肥用量。減少基蘗肥施氮量,拔節期穗肥施氮比例增加到30%左右。

(2)建議秸稈還田與化肥科學(xué)配施,連續秸稈還田可以減少穗肥氮量10%,鉀肥減少30%-50%。

(3)根據土壤養分狀況適當補充中微量元素。建議施用含鋅返青肥,促分蘗早發(fā),提高水稻低溫抗性。

(4)偏酸性地塊應施用鈣鎂磷肥,偏堿性地塊基肥選用普鈣,追肥宜采用硫酸銨,少用或不用尿素。

(5)有條件的地區推薦采用機插秧側深施肥,實(shí)現施肥插秧一體化。也可以插秧一次側深施含緩控釋肥料的摻混肥,減少施肥次數并保證施肥效果。沒(méi)有插秧同步施肥機的農戶(hù),基肥施用后旱旋耕,實(shí)現全層施肥;追肥前田面落干約3天,實(shí)現以水帶肥。

(6)根據水稻長(cháng)勢調整追肥施用,實(shí)現精準施肥。

2.施肥建議

(1)機插秧一次側深施肥推薦含控釋養分的26-11-16(N-P2O5-K2O)配方肥;基蘗同時(shí)側深施推薦20-14-12(N-P2O5-K2O)配方;非側深施肥推薦14-16-15(N-P2O5-K2O)或相近配方。

(2)按產(chǎn)量水平科學(xué)施肥

①產(chǎn)量水平600公斤/畝以下,機插秧一次側深施肥地塊施用配方肥23-28公斤/畝;基蘗同施地塊施用配方肥20-25公斤/畝;非側深施肥田塊施用配方肥18-23公斤/畝,施肥后旋耕土壤實(shí)現全層施肥,分蘗肥硫酸銨3-5公斤/畝,配施尿素2-3公斤/畝。

②產(chǎn)量水平600公斤/畝以上,機插秧一次側深施肥地塊施用配方肥25-30公斤/畝;基蘗同施地塊施用配方肥24-28公斤/畝;非側深施肥田塊施用配方肥23-29公斤/畝,施肥后旋耕土壤實(shí)現全層施肥,分蘗肥施用含鋅硫酸銨3-5公斤/畝,配施尿素2-4公斤/畝。

(3)診斷施用蘗肥和穗肥

①蘗肥:如遇長(cháng)時(shí)間15℃以下低溫,水稻生長(cháng)受抑制,分蘗不足,蘗肥可在6月15日左右補施含鋅的硫酸銨5-7公斤/畝或者施用含鋅的水稻返青肥,總氮量不超過(guò)1.3公斤/畝,過(guò)多容易造成水稻基本節間長(cháng),從而增加倒伏風(fēng)險。

②穗肥:機插秧一次側深施肥田塊,在水稻劍葉露尖時(shí)(水稻幼穗長(cháng)度3-5cm),如果田間出現點(diǎn)塊發(fā)黃,并且葉片直立,葉片窄小的情況??梢匝a施尿素2公斤/畝和氯化鉀2-3公斤/畝。非一次施肥地塊,當水稻主莖幼穗長(cháng)度0.5-1.0cm時(shí)。產(chǎn)量水平600公斤/畝以下:葉片黃綠色,葉片直立上舉,穗肥施用尿素3-4公斤/畝和氯化鉀3-4公斤/畝;葉片綠色,但是挺立、不批垂,可施用尿素2-3公斤/畝和氯化鉀3-4公斤/畝;葉片批垂,則曬田7-10天后,施用尿素2-3公斤/畝和氯化鉀3-4公斤/畝。產(chǎn)量600公斤/畝以上:葉片直立上舉,穗肥施用尿素4-5公斤/畝和氯化鉀3-4公斤/畝;葉片綠色,但是挺立、不批垂,可施用尿素2-3公斤/畝和氯化鉀3-4公斤/畝;葉片批垂,則曬田7-10天后,施用尿素2-3公斤/畝和氯化鉀3-4公斤/畝。

(二)東北吉遼蒙單季稻區

包括吉林、遼寧兩省全部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的赤峰、通遼和興安盟三市(盟)的部分縣(區、旗、場(chǎng))。

1.施肥原則

(1)根據測土結果和品種需肥特性確定地塊合理肥料用量。

(2)控制氮肥總量、合理分配氮肥施用時(shí)期,適當增加穗肥比例。

(3)合理施用磷肥和鉀肥,適當補充中微量元素肥料。

(4)提倡秸稈還田與化肥配施,以及有機肥施用。在提高有機肥施用數量的基礎上、適當減少后期氮肥用量。秸稈還田后可以減少鉀肥用量。

(5)有條件地區推薦采用機插秧側深機施底肥和蘗肥,實(shí)現施肥插秧一體化。穗肥診斷施用。

2.施肥建議

(1)機插秧一次側深施肥推薦22-14-12(N-P2O5-K2O)或相近配方。非側深施肥推薦15-16-14(N-P2O5-K2O)或相近配方。

(2)按照產(chǎn)量水平施肥

①產(chǎn)量水平500公斤/畝以下,機插秧一次側深施肥條件下,施用配方肥28-32公斤/畝;非側深施肥條件下,施用配方肥19-24公斤/畝,分蘗肥追施尿素6-8公斤/畝。

②產(chǎn)量水平500-600公斤/畝,補充硅肥10-15公斤/畝。機插秧一次側深施肥條件下,施用配方肥30-35公斤/畝。非側深施肥條件下,施配方肥24-28公斤/畝、硫酸鋅1-2公斤/畝,分蘗肥追施尿素8-9公斤/畝。

③產(chǎn)量水平600公斤/畝以上,補充硅肥15-20公斤/畝。機插秧一次側深施肥條件下,施用配方肥35-40公斤/畝。非側深施肥條件下,施配方肥28-33公斤/畝、硫酸鋅1-2公斤/畝,分蘗肥追施尿素9-11公斤/畝。

(3)診斷施用穗肥

當水稻主莖幼穗長(cháng)度0.5-1.0cm時(shí)。

①產(chǎn)量水平600公斤/畝以下:水稻葉片黃綠色,葉片直立上舉,穗肥施用尿素3-4公斤/畝和氯化鉀2-3公斤/畝;葉片綠色,但是挺立、不批垂,施用尿素2-3公斤/畝和氯化鉀2-3公斤/畝;葉片批垂,則曬田7-10天后,施用尿素2-3公斤/畝和氯化鉀2-3公斤/畝。

②產(chǎn)量600公斤/畝以上:葉片直立上舉,穗肥施用尿素4-5公斤/畝和氯化鉀2-3公斤/畝;葉片綠色,但是挺立、不批垂,施用尿素2-3公斤/畝和氯化鉀2-3公斤/畝;葉片批垂,曬田7-10天后,施用尿素2-3公斤/畝和氯化鉀2-3公斤/畝。

(三)長(cháng)江上游單季稻區

包括四川省東部,重慶市全部,陜西省南部,貴州省北部的部分縣,湖北省西部。

1.施肥原則

(1)增施有機肥,提倡有機無(wú)機相結合。

(2)根據土壤肥力情況,適當調整基肥與追肥比例。

(3)基肥深施,追肥“以水帶氮”。

(4)在油稻輪作田,適當減少水稻磷肥用量。

(5)選擇中低濃度磷肥,如鈣鎂磷肥和普鈣等;鉀肥選擇氯化鉀。

(6)土壤pH 5.5以下的田塊,適當施用含硅的堿性肥料或基施生石灰。

(7)有條件的地區推薦采用機插秧側深施底肥和蘗肥,實(shí)現施肥插秧一體化。

2.施肥建議

(1)產(chǎn)量水平450公斤/畝以下,氮肥(N)用量6-8公斤/畝;產(chǎn)量水平450-550公斤/畝,氮肥(N)用量8-10公斤/畝;產(chǎn)量水平550-650公斤/畝,氮肥(N)用量10-12公斤/畝;產(chǎn)量水平650公斤/畝以上,氮肥(N)用量12-14公斤/畝。磷肥(P2O5)4-6公斤/畝,鉀肥(K2O)5-8公斤/畝(秸稈還田的中上等肥力田塊鉀肥用量4-7公斤/畝)。

(2)氮肥基肥占50%-60%,蘗肥占20%-30%,穗肥占20%-30%;有機肥與磷肥全部基施;鉀肥基肥占50%-60%,穗肥占40%-50%。

(3)機插秧側深施肥的氮肥投入量可比常規施肥減少10%-30%,減肥數量根據當地土壤肥力、施肥水平等實(shí)際情況確定。其中,一次性施肥要選用含有一定比例緩控釋養分的專(zhuān)用肥料。“一基一追”要做好基肥與追肥運籌。

(4)在缺鋅和缺硼地區,適量施用鋅肥和硼肥;在土壤酸性較強田塊每畝基施含硅堿性肥料或生石灰30-50公斤。

(四)長(cháng)江中游單雙季稻區

包括湖北省中東部,湖南省東北部,江西省北部,安徽省全部。

1.施肥原則

(1)適當降低氮肥、磷肥用量,增加氮肥穗肥比例。

(2)基肥深施,追肥“以水帶氮”。

(3)磷肥優(yōu)先選擇鈣鎂磷肥,鉀肥選擇氯化鉀。

(4)增施有機肥料,提倡秸稈還田。

(5)配合施用鋅肥與硅肥。

(6)鼓勵和支持新型農業(yè)經(jīng)營(yíng)主體采用側深施肥技術(shù),實(shí)現插秧施肥一體化,推薦應用緩釋配方肥一次性施肥技術(shù)。

2.施肥建議

2.1雙季早稻施肥建議

(1)產(chǎn)量水平350公斤/畝以下,氮肥(N)用量6-7公斤/畝;產(chǎn)量水平350-450公斤/畝,氮肥(N)用量7-9公斤/畝;產(chǎn)量水平450-550公斤/畝,氮肥(N)用量9-11公斤/畝;產(chǎn)量水平550公斤/畝以上,氮肥(N)用量11-14公斤/畝。磷肥(P2O5)4-7公斤/畝,鉀肥(K2O)4-8公斤/畝。

(2)氮肥基肥占50%-60%,蘗肥占20%-25%,穗肥占20%-25%;磷肥全部作基肥;鉀肥基肥占50%-60%,穗肥占40%-50%;在缺鋅地區,適量施用鋅肥(硫酸鋅)1公斤/畝;適當基施含硅肥料;有機肥全部基施。

(3)采用機插秧側深施肥的田塊,氮肥用量可減少10%-20%,施用緩釋配方肥的田塊氮肥用量可減少10%。

(4)施用有機肥或種植綠肥翻壓的田塊,基肥用量可適當減少;常年秸稈還田的地塊,鉀肥用量可減少30%左右。

2.2雙季晚稻施肥建議

(1)產(chǎn)量水平400公斤/畝以下,氮肥(N)用量8-10公斤/畝;產(chǎn)量水平400-500公斤/畝:氮肥(N)10-12公斤/畝,產(chǎn)量水平500-600公斤/畝:氮肥(N)11-13公斤/畝,產(chǎn)量水平600公斤/畝以上:氮肥(N)12-14公斤/畝,磷肥(P2O5)3-5公斤/畝,鉀肥(K2O)6-8公斤/畝,硫酸鋅1-2公斤/畝。

(2)氮肥總量的50%-60%作基肥,20%-30%作分蘗肥,10%-20%作穗肥;磷肥全部作基肥;鉀肥的60%-70%作為基肥,30%-40%作為穗肥。

(3)采用機插秧側深施肥的田塊,氮肥用量可減少10%-20%,施用緩釋配方肥的田塊氮肥用量可減少10%。

2.3一季秈稻施肥建議

(1)產(chǎn)量水平500公斤/畝以下,氮肥(N)用量7-9公斤/畝;磷肥(P2O5)4-7公斤/畝,鉀肥(K2O)4-8公斤/畝。產(chǎn)量水平500-600公斤/畝,氮肥(N)用量9-11公斤/畝;產(chǎn)量水平600-700公斤/畝,氮肥(N)用量11-13公斤/畝;產(chǎn)量水平700公斤/畝以上,氮肥(N)用量12-14公斤/畝。磷肥(P2O5)4-6公斤/畝,鉀肥(K2O)5-7公斤/畝。

(2)氮肥基肥占40%-50%,蘗肥占20%-30%,穗肥占20%-30%;磷肥全部作基肥;鉀肥基肥占50%-60%,穗肥占40%-50%;在缺鋅地區,適量施用鋅肥(硫酸鋅)1公斤/畝;適當基施含硅肥料;有機肥全部基施。

(3)種植綠肥翻壓的田塊,氮肥用量可減少20%左右;采用機插秧側深施肥的田塊,氮肥用量可減少10%-20%,施用緩釋配方肥的田塊氮肥用量可減少10%。

(五)長(cháng)江下游單季稻區

包括江蘇省全部,浙江省北部。

1.施肥原則

(1)增施有機肥,有機無(wú)機相結合。

(2)控制氮肥總量,調整基肥追肥比例,適當減少基肥氮肥用量。

(3)基肥深施,追肥“以水帶氮”。

(4)油(麥)稻輪作田,適當減少水稻磷肥用量。鉀肥選擇氯化鉀。

(5)有條件地區推薦采用機插秧側深施底肥和蘗肥,實(shí)現施肥插秧一體化。

2.施肥建議

(1)產(chǎn)量水平500公斤/畝以下,氮肥(N)用量8-10公斤/畝,磷肥(P2O5)2-3公斤/畝;鉀肥(K2O)4-6公斤/畝;產(chǎn)量水平500-600公斤/畝,氮肥(N)用量10-12公斤/畝,磷肥(P2O5)3-4公斤/畝;鉀肥(K2O)7-9公斤/畝;產(chǎn)量水平600公斤/畝以上,氮肥(N)用量12-18公斤/畝,磷肥(P2O5)5-6公斤/畝;鉀肥(K2O)10-12公斤/畝。根據水稻品種和土壤肥力條件可以適當提高氮肥和鉀肥用量。

(2)氮肥基肥占40%-50%,蘗肥占20%-30%,穗肥占20%-30%;有機肥與磷肥全部基施;鉀肥基肥占50%-60%,穗肥占40%-50%。缺鋅土壤每畝施用硫酸鋅1-2公斤;適當基施含硅肥料。

(3)推薦20-10-15(N-P2O5-K2O)或相近配方作基肥。

(4)采用機插秧側深施肥的田塊,氮肥用量可減少10%-20%,施用緩釋配方肥的田塊氮肥用量可減少10%。

(5)施用有機肥或種植綠肥翻壓的田塊,基肥用量可適當減少。

(6)高產(chǎn)水稻齊穗和灌漿期可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、氨基酸鈣鎂肥等以促進(jìn)灌漿、結實(shí)。

(六)江南丘陵山地單雙季稻區

包括湖南省中南部,江西省東南部,浙江省南部,福建省中北部,廣東省北部。

1.施肥原則

(1)根據土壤肥力確定目標產(chǎn)量,控制氮肥總量,氮磷鉀平衡施用,有機無(wú)機相結合。

(2)基肥深施,追肥“以水帶氮”。

(3)磷肥優(yōu)先選擇鈣鎂磷肥或普鈣。

(4)酸性土壤適當施用土壤改良劑或基施生石灰。

(5)鎂、鋅缺乏地區注意合理施用鎂肥和鋅肥。

(6)有條件的地區推薦采用機插秧側深施底肥和蘗肥,實(shí)現施肥插秧一體化。

(7)優(yōu)先選用水稻配方肥和緩控釋配方肥。

2.施肥建議

(1)產(chǎn)量水平500公斤/畝左右,氮肥(N)10-13公斤/畝,磷肥(P2O5)3-5公斤/畝;鉀肥(K2O)8-11公斤/畝。

(2)氮肥分次施用,基肥占35%-50%,分蘗肥占25%-35%,穗肥占20%-30%,分蘗肥適當推遲施用;磷肥全部基施;鉀肥50%作為基肥,50%作為穗肥。

(3)推薦20-8-17(N-P2O5-K2O)或相近配方作基肥。

(4)推薦秸稈還田或增施有機肥。常年秸稈還田的地塊,鉀肥用量可減少30%左右;施用有機肥的田塊,基肥用量可適當減少。

(5)采用機插秧側深施肥的田塊,氮肥用量可減少10%-20%,施用緩釋配方肥的田塊氮肥用量可減少10%。

(6)土壤酸性較強的田塊,整地時(shí)每畝施含硅堿性肥料或生石灰40-50公斤。

(7)在缺鎂或鋅地區,每畝施用鎂肥2-3公斤(以MgO計)或硫酸鋅1-2公斤。

(七)華南平原丘陵雙季早稻

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,廣東省南部,海南省,福建省東南部。

1.施肥原則

(1)控制氮肥總量,調整基、追比例,減少前期氮肥用量,實(shí)行氮肥后移。

(2)基肥深施,追肥“以水帶氮”。

(3)磷肥優(yōu)先選擇鈣鎂磷肥或普鈣。

(4)土壤pH5.5以下的田塊,適當施用含硅的堿性肥料或基施生石灰。

(5)缺鎂、鋅田塊、潛育化稻田和低溫寡照地區補充鎂肥、鋅肥和硅肥。

(6)有機無(wú)機配施,提倡秸稈還田。

(7)有條件的地區推薦采用機插秧側深施底肥和蘗肥,實(shí)現插秧施肥一體化。

(8)優(yōu)先選用水稻配方肥和緩控釋肥。

2.施肥建議

(1)推薦18-12-16(N-P2O5-K2O)或相近配方。

(2)產(chǎn)量水平350公斤/畝以下,配方肥20-25公斤/畝,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4-6公斤/畝、3-5公斤/畝。

(3)產(chǎn)量水平350-450公斤/畝,配方肥25-30公斤/畝,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5-7公斤/畝、3-5公斤/畝。

(4)產(chǎn)量水平450-550公斤/畝,配方肥30-35公斤/畝,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7-10公斤/畝、4-7公斤/畝。

(5)產(chǎn)量水平550公斤/畝以上,配方肥35-40公斤/畝,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8-11公斤/畝、5-8公斤/畝。

(6)采用機插秧側深施肥的田塊,氮肥用量可減少10%-20%,施用緩釋配方肥的田塊氮肥用量可減少10%。

(7)土壤酸性較強田塊,整地時(shí)每畝施含硅堿性肥料或生石灰40-50公斤。

(8)在缺鎂或鋅地區,每畝施用鎂肥2-3公斤(以MgO計)或硫酸鋅1-2公斤。

(八)西南高原山地單季稻區

包括云南省全部,四川省西南部,貴州省大部,湖南省西部,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。

1.施肥原則

(1)增施有機肥,實(shí)施秸稈還田,有機無(wú)機相結合。

(2)調整基、追肥比例,減少前期氮肥用量。

(3)缺磷土壤,應適當增施磷肥,優(yōu)先選擇鈣鎂磷肥。

(4)供鉀能力低的稻田,注意水稻生長(cháng)后期補鉀。

(5)土壤pH5.5以下的田塊,適當施用含硅鈣的堿性土壤改良劑或基施生石灰。

(6)肥料施用與高產(chǎn)優(yōu)質(zhì)栽培技術(shù)相結合。

2.施肥建議

(1)推薦17-13-15(N-P2O5-K2O)或相近配方。

(2)產(chǎn)量水平400公斤/畝以下,配方肥20-26公斤/畝,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4-6公斤/畝、3-4公斤/畝。

(3)產(chǎn)量水平400-500公斤/畝,配方肥26-33公斤/畝,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6-7公斤/畝、4-5公斤/畝。

(4)產(chǎn)量水平500-600公斤/畝,配方肥33-39公斤/畝,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7-8公斤/畝、5-6公斤/畝,穗粒肥追施氯化鉀1-2公斤/畝。

(5)產(chǎn)量水平600公斤/畝以上,配方肥39-46公斤/畝,分蘗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8-10公斤/畝、6-7公斤/畝,穗粒肥追施氯化鉀2-4公斤/畝。

(6)在缺鋅地區,每畝施用1-2公斤硫酸鋅;在土壤pH較低的田塊每畝基施含硅堿性肥料或生石灰30-50公斤。

三、玉米


(一)東北冷涼春玉米區

包括黑龍江省大部和吉林省東部。

1.施肥原則

(1)依據測土配方施肥結果,確定氮磷鉀肥與中微量元素合理配比。

(2)依據氣候和土壤肥力條件,農機農藝相結合,基肥和追肥合理分配施用,基肥調整適宜的銨硝比值。

(3)增施有機肥,有機肥采用機械深施,提倡有機無(wú)機肥配合施用;秸稈適量粉碎還田,長(cháng)期秸稈還田地塊適當減少施鉀量。

(4)適當增施磷酸二銨和增效肥料作為種肥,提高玉米對低溫冷害的抗性。

(5)重視硫、鋅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,酸化嚴重土壤增施鈣鎂等堿性肥料。

(6)建議玉米和大豆帶狀間作、套種或者輪作,大豆種植區減少化肥施用量。

2.施肥建議

(1)推薦14-18-13(N-P2O5-K2O)或相近配方。

(2)產(chǎn)量水平500公斤/畝以下,配方肥18-23公斤/畝,七葉期追施尿素9-11公斤/畝。

(3)產(chǎn)量水平500-600公斤/畝,配方肥23-28公斤/畝,七葉期追施尿素11-13公斤/畝。

(4)產(chǎn)量水平600-700公斤/畝,配方肥28-32公斤/畝,七葉期追施尿素13-16公斤/畝。

(5)產(chǎn)量水平700公斤/畝以上,配方肥32-37公斤/畝,七葉期追施尿素16-18公斤/畝。

(二)東北半濕潤春玉米區

包括黑龍江省西南部、吉林省中部和遼寧省北部。

1.施肥原則

(1)依據測土配方施肥結果,控制氮磷鉀肥施用量,重視硫、鋅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;氮肥分次施用,適當降低基肥用量,充分利用磷鉀肥后效,基肥氮肥采用適宜銨硝比值。

(2)結合種肥同播技術(shù)、機械深施,科學(xué)施用緩/控釋肥料,保障玉米生育中后期養分供應。

(3)增加有機肥施用量,有機肥采用機械深施,長(cháng)期秸稈大量還田地塊,適當減少鉀肥用量;秸稈覆蓋或條耕地塊,適當增加種肥中水溶性磷肥所占比例。

(4)與高產(chǎn)優(yōu)質(zhì)栽培技術(shù)相結合,推廣應用高產(chǎn)耐密適宜機收品種,合理增加玉米種植密度。

(5)中高肥力土壤采用施肥方案推薦量的下限。

(6)玉米和大豆帶狀間作或者輪作,可選用緩控釋配方肥,玉米選擇高氮型,大豆選擇低氮型,一次性施肥。

2.基追結合施肥建議

(1)推薦15-18-12(N-P2O5-K2O)或相近配方。

(2)產(chǎn)量水平550公斤/畝以下,配方肥20-24公斤/畝,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0-13公斤/畝。

(3)產(chǎn)量水平550-700公斤/畝,配方肥24-31公斤/畝,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3-16公斤/畝。

(4)產(chǎn)量水平700-800公斤/畝,配方肥31-35公斤/畝,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6-18公斤/畝。

(5)產(chǎn)量水平800公斤/畝以上,配方肥35-40公斤/畝,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8-21公斤/畝。

3.一次性施肥建議

(1)推薦29-13-10(N-P2O5-K2O)或相近配方。

(2)產(chǎn)量水平550公斤/畝以下,配方肥27-33公斤/畝,作為基肥或苗期追肥一次性施用。

(3)產(chǎn)量水平550-700公斤/畝,配方肥33-41公斤/畝,作為基肥或苗期追肥一次性施用。

(4)產(chǎn)量水平700-800公斤/畝,要求有30%釋放期為50-60天的緩控釋氮素,配方肥41-47公斤/畝,作為基肥或苗期追肥一次性施用。

(5)產(chǎn)量水平800公斤/畝以上,要求有30%釋放期為50-60天的緩控釋氮素,配方肥47-53公斤/畝,作為基肥或苗期追肥一次性施用。

(三)東北半干旱春玉米區

包括吉林省西部、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、黑龍江省西南部。

1.施肥原則

(1)依據測土配方施肥結果,平衡施肥,氮磷鉀肥與中微量元素合理配比。

(2)有機無(wú)機結合,風(fēng)沙土區域可采用秸稈覆蓋(少)免耕種肥同播技術(shù),采用機械化增施有機肥。

(3)氮肥深施,施肥深度8-10厘米;采用適宜的銨硝比的氮肥、分次施肥,在大喇叭期追施。

(4)根據區域土壤特點(diǎn),采用生理酸性肥料,種肥宜采用磷酸一銨和增效種肥。

(5)采用膜下(淺埋)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(shù)和增效的液體肥料和水溶肥料,可適當減少底(基)肥數量,少量多次灌水施肥。

2.施肥建議

(1)推薦13-20-12(N-P2O5-K2O)或相近配方。

(2)產(chǎn)量水平450公斤/畝以下,配方肥19-25公斤/畝,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8-10公斤/畝。

(3)產(chǎn)量水平450-600公斤/畝,配方肥25-33公斤/畝,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0-14公斤/畝。

(4)產(chǎn)量水平600-750公斤/畝以上,配方肥33-38公斤/畝,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4-16公斤/畝。

(5)產(chǎn)量水平750公斤/畝以上,配方肥38-45公斤/畝,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8-20公斤/畝。

(四)東北溫暖濕潤春玉米區

包括遼寧省大部和河北省東北部。

1.施肥原則

(1)依據測土配方施肥結果,確定合理的氮磷鉀肥用量。

(2)氮肥分次施用,盡量不采用一次性施肥,高產(chǎn)田適當增加鉀肥施用比例和次數。

(3)加大秸稈還田力度,增施有機肥。

(4)重視硫、鋅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。

(5)肥料施用與種肥同播、增密等高產(chǎn)栽培技術(shù)相結合。

(6)中高肥力土壤采用施肥方案推薦量的低限。

2.施肥建議

(1)推薦17-17-12(N-P2O5-K2O)或相近配方。

(2)產(chǎn)量水平500公斤/畝以下,配方肥20-24公斤/畝,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1-14公斤/畝。

(3)產(chǎn)量水平500-600公斤/畝,配方肥24-29公斤/畝,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4-16公斤/畝。

(4)產(chǎn)量水平600-700公斤/畝,配方肥29-34公斤/畝,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6-19公斤/畝。

(5)產(chǎn)量水平700公斤/畝以上,配方肥34-39公斤/畝,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9-22公斤/畝。

(五)華北及黃淮海夏玉米區

包括北京市、天津市、河北省、山西省、山東省、河南省等。

1.施肥原則

(1)推薦智能配肥、機械深施、水肥一體化等科學(xué)施肥技術(shù),提高肥料利用率。

(2)依據測土配方施肥結果,氮磷鉀與中微量元素合理配比,適當調減氮肥用量。

(3)依據土壤肥力條件和小麥玉米周年輪作體系,高效施用磷鉀肥,充分利用前茬作物磷鉀肥的后效。

(4)結合種肥同播技術(shù),科學(xué)施用緩控釋肥料,保持玉米生育中后期養分供應平衡。

(5)肥料深施,與高產(chǎn)優(yōu)質(zhì)栽培技術(shù)相結合,綠色種植。

(6)重視鋅、硼、硫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。

2.施肥建議

(1)種肥同播一次性施肥,推薦28-6-9(N-P2O5-K2O)或相近配方。

(2)產(chǎn)量水平800公斤/畝以上,配方肥50-60公斤/畝,硫酸鋅1-2公斤/畝。

(3)產(chǎn)量水平600-800公斤/畝,配方肥45-50公斤/畝,硫酸鋅1-2公斤/畝。

(4)產(chǎn)量水平400-600公斤/畝,配方肥40-45公斤/畝,硫酸鋅1-2公斤/畝。

(5)產(chǎn)量水平400公斤/畝以下,配方肥30-40公斤/畝,硫酸鋅1-2公斤/畝。

四、馬鈴薯

(一)北方馬鈴薯一作區

包括內蒙古自治區、甘肅省、寧夏回族自治區、河北省、山西省、陜西省、青海省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地。

1.施肥原則

(1)依據測土配方施肥結果和目標產(chǎn)量,確定氮磷鉀肥合理用量。

(2)降低氮肥基施比例,適當增加追施次數,加強塊莖形成期與塊莖膨大期的氮肥供應。

(3)依據土壤養分狀況,在馬鈴薯旺盛生長(cháng)期葉面噴施中微量元素肥料。

(4)增施有機肥,有機無(wú)機肥配合施用,若基肥施用有機肥,可酌情減少化肥用量。

(5)肥料施用應與病蟲(chóng)草害防治相結合,尤其需要注意病害防治。

(6)具備滴灌和噴灌等條件的馬鈴薯田,應實(shí)施水肥一體化。

2.施肥建議

(1)產(chǎn)量水平1000公斤/畝以下,氮肥(N)9-11公斤/畝,磷肥(P2O5)2-4公斤/畝,鉀肥4-6公斤/畝。

(2)產(chǎn)量水平1000-4000公斤/畝,氮肥(N)11-14公斤/畝,磷肥(P2O5)4-9公斤/畝,鉀肥(K2O)6-22公斤/畝。

(3)產(chǎn)量水平4000公斤/畝以上,氮肥(N)14-16公斤/畝,磷肥(P2O5)9-12公斤/畝,鉀肥(K2O)22-26公斤/畝。

(4)氮肥(N)總量≥12公斤/畝,在滴灌或噴灌條件下,氮肥在播種期、出苗期、塊莖形成期(現蕾期)、初花期、塊莖膨大期(盛花期)分5次施用:30%、30%、20%、10%、10%;在高和中肥力土壤分5次施用:30%、20%、20%、20%、10%;在低肥力土壤分別在播種期、出苗期、塊莖形成期(現蕾期)、初花期(2次)、塊莖膨大期(盛花前期、盛花中期、盛花后期)分8次施用:20%、20%、10%、10%、10%、10%、10%、10%;在雨養條件下,分別在播種期、出苗期和塊莖膨大期(盛花期)分3次施用,在高、中和低肥力土壤比例分別為40%、35%、25%,50%、30%、20%和60%、20%、20%。氮肥總量在<12公斤/畝,在滴灌或噴灌條件下,在高、中肥力土壤施用(施肥時(shí)期同上)比例分別為30%、30%、20%、10%、10%和30%、20%、20%、20%、10%,在低肥力土壤施用(施肥時(shí)期同上)比例為30%、10%、5%、10%、10%、10%、15%、10%;在雨養條件下,分別在播種期和塊莖形成期(初花期)分2次施用,在高、中和低肥力土壤比例分別為50%、50%,60%、40%和70%、30%。

(5)磷肥建議全部采用基肥一次性施入。鉀肥基追比例:如果鉀肥(K2O)用量≥6公斤/畝,分2次施用,第二次施鉀在塊莖萌發(fā)期施用,比例為50%基肥,50%追肥。如果鉀肥(K2O)用量<6 公斤/畝,一次施用。

(6)肥料選用。根據以上養分推薦用量選擇當地可用的肥料種類(lèi),建議采用化肥與有機肥配合施用,由畜禽有機肥提供的氮素建議不超過(guò)施氮總量的30%。施用控釋肥則一次性施用。不建議施用含氯較多的肥料。

(7)施肥方式和方法。種肥或基肥:播種前條深施,施入種子側或正下方5-7厘米;追肥:雨養田塊采用機械條施于苗側,然后培土覆蓋。滴灌采用水肥一體化隨水施肥。

(二)南方春作馬鈴薯區

包括云南省、貴州省、廣西壯族自治區、廣東省、湖南省、四川省、重慶市等地。

施肥原則

(1)依據測土配方施肥結果和目標產(chǎn)量,確定氮磷鉀肥合理用量;依據土壤肥力條件優(yōu)化氮、磷、鉀化肥用量。

(2)增施有機肥,有機無(wú)機配合施用;若基肥施用有機肥,可酌情減少化肥用量。

(3)肥料分配上以基、追結合為主,追肥以氮鉀肥為主。

(4)依據土壤養分狀況,在馬鈴薯旺盛生長(cháng)期葉面噴施中微量元素肥料。

(5)肥料施用與高產(chǎn)優(yōu)質(zhì)增效綠色栽培技術(shù)相結合,尤其需要注意病害防治。

施肥建議

(1)產(chǎn)量水平1000公斤/畝以下,氮肥(N)9-13公斤/畝,磷肥(P2O5)2-3公斤/畝,鉀肥(K2O)4-7公斤/畝。

(2)產(chǎn)量水平1000-4000公斤/畝,氮肥(N)13-16公斤/畝,磷肥(P2O5)3-10公斤/畝,鉀肥(K2O)7-25公斤/畝。

(3)產(chǎn)量水平4000公斤/畝以上,氮肥(N)16-18公斤/畝,磷肥(P2O5)10-15公斤/畝,鉀肥(K2O)25-29公斤/畝。

(4)氮肥、磷肥和鉀肥施用時(shí)期及比例、肥料選用、施肥方法和方式可參照北方馬鈴薯一作區,適當調整。

(5)對于缺硼或缺鋅土壤,可基施硼砂1公斤/畝或硫酸鋅1公斤/畝。



鄭州外資企業(yè)服務(wù)中心微信公眾號

掃描二維碼 關(guān)注我們




本文鏈接:http://jumpstarthappiness.com/law/140947.html

本文關(guān)鍵詞: 2023年, 小麥, 水稻, 玉米, 馬鈴薯, 夏季, 科學(xué), 施肥, 指導意見(jiàn), 全文

最新政策
大鸡巴网站_国产av一级片_午夜18 视频在线观看_黄片视频无码